星期二, 1月 03, 2006

和討厭的人一起工作是要學

不要為了一個你討厭的人,而離開許多你喜歡的人快樂的笑容帶給你一生的幸福

討厭…就不理他呀 ….別放在心理就好了呀…
人在外工作,每天要見好多人和好多人說話
一定會討厭的人存在
真的有的人是因為某人而離開

但是真的很不值得

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不是嗎
為自己離開或留下
不要為別人

不要為了一個討厭的人,而離開許多你喜歡的人

今天聽到的小故事。
來演講的老師講了以前一個學生的故事:

做作業分組,十二個人一組,他來要求老師說他要換組別。
為什麼? 因為他很討厭其中的一個人。老師就讓他換了。
不過問了他說:其他的組員你也都討厭嗎?
學生:不會啊,都滿喜歡的。
老師:那這個人,在你生命中重不重要?
那個學生答:重要個鬼啦!討厭死他了!

「但是十個好朋友 留不住你,你卻為了他一個人 離開。」
這個人,重不重要呢?

如果在生命裡的重量沒那麼重的話,
又為什麼要這麼在乎他呢?

與其為了一個不重要的人離開,
還不如為了十個喜歡你,你也喜歡的朋友留下。

還講了個有意思的話呢,我挺喜歡這個老師的。
每個人都很荒誕的會認為
「全世界的每個人都應該喜歡我。」

但是如同自己有 討厭的人跟喜歡的人一樣 ,
自己也會被人討厭和 被人喜歡。
和討厭的人一起工作,
一起唸書……… 是要學習的。

成功者 與 失敗者 的態度

以下的文章是經網友 Rossi 千斤田 介紹,見說出現時人的病態,很有同感,所以post在本版:

睇 信報財經新聞 曹仁超 的 投資者日記,他在 05, Oct 2005 的 十年股票變廢紙中,寫關於成功與失敗者的態度,彼值得大家深思 :

社會上財政成功者只佔20%,失敗者卻佔80%。引致成功與失敗同聰明無關,反而係 做人態度

成功者態度:
一、他們夢想成功。
二、做事有目標。
三、只處理重要的事,不浪費時間在無謂事情上。
四、建立良好人際關係。
五、勇於行動。

失敗者態度:
一、他們喜歡混日子。
二、喜歡無所事事。
三、逃避承擔責任。
四、喜歡睇電視、八卦周刊、吹水。
五、把自己失敗的理由推到別人身上。

成功者情緒:
情緒低落時不將它誇大或重複,通常第二天便恢復正常。
數數自己所獲恩典,而非抱怨自己不幸。
少吃糖及煎炸食物呢類可令你吃時高興但吃完後整天情緒低落?東西。

記住 3C(不批評 criticize;不指責 condemn;不投訴 complain)。
如事情太多,將它們列優先次序,先做最重要的事。

失敗者情緒:
令自己陷入不必要困擾。
易煩躁、焦慮及疲乏。
把努力放在無關重要的項目上。
挑撥離間、搬弄是非。
過分相信運氣而唔相信因果。

失敗者最好以一個成功人士為學習對象,學習他的思想、學習他的行為,結識多D成功人士亦可令你成功。社會上多一個成功者,自然少一個失敗者。

脾氣來了,福氣就沒有了

在職場工作中,「溝通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,不管是對上司、屬下、同、客戶,或對各接洽商談的單位,都需要更好的溝通技巧,這亦即所謂的「人際溝通」。

然而,在職場中,難免會碰到許多不如意的事,也會遭遇挫折;
這時,自我心情的調適,或自我不斷的激勵,就是所謂的「自我溝通」。

有時我們在溝通時,會不自覺地用一些「否定式」、「命令式」、或「上對下」的說話方式。

例如:「你錯了,你錯了,話不能這麼說!」

或是「唉呀,跟你說過多少次了,你這樣做不行啦,
你怎麼那麼笨,跟你講你都不聽!……」

一般來說,人都不喜歡「被批評、被否定」,
但是,有時我們在言談間,卻不知不覺地流露出「自我中心主義」和「優越感」,覺得自己都是對的,別人都是錯的!

可是,有句話說:「強勢的建議,是一種攻擊!」
有時,即使我們說話的出發點是良善的、是好意的,
但如果講話的口氣太強勢、太不注意到對方的感受,
則對方聽起來,就會像是一種攻擊一樣,很不舒服。

所以,有時候我們的心中會有一種慨嘆──你知道嗎,
其實,我滿贊同你的想法,但我很不喜歡你「講話的口氣」;
其實,我滿同意你的見解,但我很不喜歡你「講話的態度」!

有時,我們會說:「我這個人很理性啊,你看,
我的門都是開的,大家隨時都可以進來和我溝通啊!」

可是,如果「我們的門是開的,心卻是關的」,又有什麼用呢?

因此,在溝通時,必須注意到對方的感受,畢竟每個人都有
「自我尊嚴感的需求」,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、被讚美、
被認同、被附和,而不喜歡被否定、被輕視!

所以,即使雙方意見不同,但必須做到「異中求同、圓融溝通」,「有話照說,但口氣要委婉許多」!

中國人造字很有意思,想想「我」這個字,是哪兩個字的組合呢?

是「手」和「戈」!

「我」字,竟然就是「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刀劍、武器」,
所以每個人都常做「自我防衛」,來保護自己。

但是,在溝通時,人除了防衛自己之外,也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,善用「同理心」,也學習控制自己的「舌頭」,「在適當的時候,說出一句漂亮的話;
也在必要的時候,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!」

因此,我們必須學習──「不要急著說、不要搶著說,而是要想著說」,絕對不要「逞口舌之快」而後悔,因為說話是沒有「橡皮擦」、沒有「立可白 」的, 不能再把話擦掉呀!

另外,職場溝通中,我們必須學習「情緒忍受力」和「挫折容忍力」,因為,「脾氣來了,福氣就沒有了」!

在我們碰到棘手的問題時,必須先靜下來、勿衝動行事,也學習「先處理心情、再處理事情」,免得事情愈弄愈糟糕。

有句話說:「生命的長度是上帝所給予的,
但生命的寬度卻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!」

的確,我們雖然不能控制生命的「長度」,
但我們可以控制生命的「寬度」──
我們都可以在工作中,學習做更好的溝通,使人際關係更圓融,
也使生命過得更漂亮、更有意義,不是嗎?

慧語....有慧根才明~~你呢

01. 記住該記住的,忘記該忘記的。改變能改變的,接受不能改變的。

02. 能沖刷一切的除了眼淚,就是時間,以時間來推移感情,時間越長,衝突越淡,彷彿 不斷稀釋的茶。

03. 如果敵人讓你生氣,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。

04. 如果朋友讓你生氣,那說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。

05. 死亡教會人一切,如同考試之後公佈的結果——雖然恍然大悟,但為時晚矣~!

06. 你出生的時候,你哭著,周圍的人笑著;你逝去的時候,你笑著,而周圍的人在哭! 一切都是輪回,我們都在輪回中!

07. 男人在結婚前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少,結婚後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多。

08. 於千萬人之中,遇見你所遇見的人;於千萬年之中,時間的無涯荒野裡,沒有早一 步,也沒有晚一步,剛巧趕上了。

09.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,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,被時間所迷離?

10. 人生短短幾十年,不要給自己留下了什麼遺憾,想笑就笑,想哭就哭,該愛的時候就 去愛,無謂壓抑自己。

11. 我們確實活得艱難,既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,又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。在苦苦 掙扎中,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,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,或許僅有短暫的一 瞥,就足以使我感到興奮不已。

12. 日出東海落西山,愁也一天,喜也一天;遇事不鑽牛角尖,人也舒坦,心也舒坦。

人性雜談

攻擊─受傷後的反應

最近我聽到一個這樣的故事,有位先生養了一隻吉娃娃狗,溫馴乖巧,但有天這隻小狗被鄰居的大狗咬傷了,鄰居立刻將牠抱來歸還主人,當主人心疼的伸出雙手要將小狗接過來的時候,沒想到牠竟突然攻擊主人,緊緊的一口咬住主人的手。主人不但沒有生氣,反而對鄰居說:「牠咬我是因為牠受傷了。」

這是小狗在受傷時的本能反應,不是因為牠恨主人,而是為了自我防衛,以免再次受傷,此時主人若誤以為小狗是蓄意攻擊他,必會生氣,而使事情越弄越糟。

遷怒─餘怒未消的跡象

有位父親下班回家,一進門就看到十多歲的女兒正在用他的工具修理東西,而工具散落一地,使客廳凌亂不堪,他便不禁開始破口大罵,聰明的女兒在收拾乾淨後跑來擁抱他,然後問:「爸爸,你今天在辦公室?一定遇到不愉快的事,是嗎?」

這位懂事的女孩瞭解老爸的怒氣不完全是針對她,而是他?面可能因為別的事受傷了,因此她沒有情緒反應,反而能安慰爸爸,這是極大的智慧。

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也常遇到類似的狀況?例如:孩子放學回來重重的把書包一摔,問他發生了甚麼事,他卻不禮貌的說:「你好煩喔!」

太太問先生晚餐想吃甚麼,先生竟不客氣的說:「跟妳結婚這麼久了,我愛吃甚麼妳還不知道嗎?」
先生下班回來看到太太抱著孩子沮喪的坐在客廳?,便過去關心的問:「心情不好嗎?」沒想到太太卻生氣的說:「你怎麼到現在才回來?」

關懷─療傷的最佳良藥

在這些情況中,若當事人都認為對方針對你在發脾氣,一定也會開始生氣,不是罵回一句難聽的話,就是用冷漠與迴避來拒絕對方。因為我們也受傷了,需要自我防衛。
但如果我們能看到:他對我兇,是因為他受傷了,事情就能比較正確的解決。

我們怎麼去面對一個心靈受傷的人呢?首先,他需要被瞭解,被接納。
媽媽可以對孩子說:「你今天在學校受委屈了,來,告訴我發生了甚麼事。」
太太可以對發脾氣的先生說:「你心情不好,除了我之外,還有誰惹你生氣啊?」

而另外那位先生可以對沮喪的太太說:「一整天在家帶孩子真辛苦,妳希望我現在為妳做甚麼嗎?」
如此對方的情緒一定很快的能穩定下來,在感受到被瞭解與接納後,他甚至可能因剛才失禮的表現覺得內疚。

省思─突破的開始

羅馬書十二章廿節說:「你的仇敵若餓了,就給他吃,若渴了,就給他喝;因為你這樣的行為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。」

何況我們的親人,絕非仇敵,我們豈不更應如此善待他們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當我們自己成為那個敏感、易怒、無理、情緒失控的人的時候,我們也應意識到其原因很可能是我們曾經受傷,而傷口尚未復原。

就像有次我的腳趾受傷,家人從我身邊經過碰到了它,我痛得本能的大叫:「你為甚麼踩我?很痛唉!」把對方嚇了一跳,他是故意踩我嗎?絕不是。其實他只是碰了一下,也不是故意要傷害我。但若沒有傷口,就算他踩到,我都不會生氣。我又痛又叫是因為有個未復原的傷口存在,每當別人去碰它一下,或自己不小心踢到,就痛得生氣,也使對方不敢接近我。

心靈的傷口也是一樣,有位姊妹在電話中啜泣著對我說:「我覺得我快把我的孩子毀了,他們一點小小的錯誤,就會讓我氣得對他們怒吼,我知道我不該說那些難聽的話,但就是沒辦法控制......」
我對她說:「那是因為妳自己曾經受過很深的傷害,沒有完全被醫治,而他們碰到了妳的傷口。」
這位姊妹的傷口是自卑感,不確定自己的價值,以致於當孩子表現不佳,她就覺得被否定了,憤怒只是被否定之後的本能反應。

若我們能瞭解自己?面尚待醫治或解決的問題,再正確的對症下藥,必能成為情緒穩定、別人喜歡接近的人。我們也更能看清其實許多不快樂不是別人造成的,乃是自己?面的問題。

各位老友記:請好好深思這篇文章,尤其是和我一樣時常要接觸〝各類人〞的朋友們。如果不明白這點,好容易給氣死o家嘛!

一碗飯不過是一念間

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,一起去拜望師父:
”師父,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,太痛苦了!求你開示,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?” 兩個人一起問。
師父閉著眼睛,隔半天,吐出五個字 ”不過一碗飯”,就揮揮手,示意年輕人退下。

才回到公司,一個人就遞上辭呈,回家種田,另一個郤沒動。
日子真快,轉眼十年過去了。
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,加上品種改良,居然成了農業專家。
另一個留在公司的也不差。他忍著氣,努力學,漸漸受到器重,成了經理。

有一天兩個人遇到了,奇怪!師父給我們同樣”不過一碗飯”這五個字,
我一聽就懂了,不過一碗飯嘛,日子有什麼難過?何必硬巴在公司?所以辭職。
農業專家問另一個人”你當時為何沒聽師父的話呢?”
”我聽了啊”那經理笑道,師父說”不過一碗飯”,多受氣,多受累,
我只要想:”不容易溝通的主管、和不好相處的同事,到處都可能碰得到,不過為了混碗飯吃,少賭氣,少計較,就成了”,”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?”

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,師父已經很老了,仍然閉著眼睛,
隔半天, 答了五個字,"不過一念間",然後揮揮手.....

是不是很有意思呢?很多事,真的是一念之間啊...
事情好壞難論斷,端看自己的心如何去轉化了。

另類思考:
「如果你覺得主管,同事難相處,只要你能夠好好和他們相處,將來你就再也不怕碰到比他們更難相處的人了。」

用積極正面的想法,會帶給我們很大的支持力量。
如果,一定要離開,希望你是為了理想而走,
不是為了某一件不愉快的事、或某個令你討厭的人。
理想,是長遠的;令你不舒服的人和事,都只是暫時的。

把眼光放遠,能夠確切地掌握遠大的理想,就不會被這些不舒服的人和事干擾,選擇留下或離開,都可以瀟灑自在了心如工廠,壞的原料進來,也可以把它製造成好的產品喔!

加油 (你經常說!!)~~~~~~~~~~ 一起努力???

生命的容量

有一個年輕人,常常會被人們的三言兩語給激怒,甚至忍不住大發雷霆,
有一次,他又被氣得不得了,便跑去找一位長者訴苦。

這位長者很有意思,他沒多說,祇倒給了他一杯水,之後又倒一杓鹽巴下去,並要他嚐一口,
他一喝,不禁叫了起來:「哎呀!好鹹啊!」
長者沒有多說話,祇是笑笑的又帶他來到一座湖畔,
同樣的倒了一杓鹽巴到湖中,再從中撈起一小杯水,要他再嚐一口,
並問他說:「這次會覺得鹹嗎?」
那人回答:「不會啊。」
長者接著說:「湖的胸襟大,所以雖被倒入同樣的鹽分,但很快就被稀釋了!年輕人吶!胸襟大一點,那些小事情就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。人,要做湖泊,不要做杯子。」年輕人頓時恍然大悟。

你常覺得生命中有許多惱人的事嗎?
你常覺得某人講的話令您不禁咬牙切齒嗎?
你常覺得有些人實在不像樣嗎?

如果你的胸襟祇有「杯子」般的容量,那麼這些事、話,
絕對足以影響你心靈、情緒的品質,但,
如果你的胸襟如「湖泊」般一樣大,那麼這些事、話…很快就會被你給稀釋,根本影響不了你。

生活中的一些小事,或別人的一句話,能對你產生多大的殺傷力,
取決於你的胸襟、格局、氣度有多大!
拓寬自己生命的容量,學習別為小事抓狂,會讓您的人緣、氣質,乃至做事效率,都有所加分。
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;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。

心情在你手

著名專欄作家哈理斯(Sydney J. Harries)和朋友在報攤上買報紙,那朋友禮貌 地對報販說了聲謝謝,但報販卻冷口冷臉,沒發一言。

「這傢伙態度很差,是不是?」他們繼續前行時,哈理斯問道。
「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,」朋友說。
「那麼你為甚麼還是對他那麼客氣?」哈理斯問他。
朋友答道:「為甚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?」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鑰匙,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,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。

每人心中都有把「快樂的鑰匙」,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。
一位女士抱怨道:「我活得很不快樂,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。」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先生手裡。
一位媽媽說:「我的孩子不聽話,叫我很生氣!」她把鑰匙交在孩子手中。
男人可能說:「上司不賞識我,所以我情緒低落。」這把快樂鑰匙又被塞在老闆手裡。
婆婆說:「我的媳婦不孝順,我真命苦!」
年輕人從文具店走出來說:「那位老闆服務態度惡劣,把我氣炸了!」
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決定,就是讓別人來控制他的心情。

當我們容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,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,
對現況無能為力,抱怨與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。
我們開始怪罪他人,並且傳達一個訊息:「我這樣痛苦,都是你造成的,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!」
此時我們就把一重大的責任托給週圍的人,即要求他們使我們快樂。


我們似乎承認自己無法掌控自己,只能可憐的任人擺佈。
這樣的人使別人不喜歡接近,甚至望而生畏。

但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,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,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。
他的情緒穩定,為自己負責,和他在一起是種享受,而不是壓力。

你的鑰匙在那裡?在別人手中嗎?快去把它拿回來吧!

愛的反面不是仇恨,而是漠視且不關心。Love changes everything.

人緣是你的養老基金

人生哲學中的重要一課,要仔細去品味喲!!

老李在公司服務將近二十年了,是一步一腳印,才慢慢爬升到 目前主管的職位。新進員工個個學歷傲人,不是碩士就是博士 ,薪水領得多,職位也比他高。但是做起事來,可不見得比他們這些「資深」員工行。老李老大不服氣,不知不覺以「資深」資格自居,總是問:「是你該配合我?還是我該配合你?」 結果老朋友、新朋友一個個遠離他,使他的人緣「盪(down)」到最低點,工作推展也越發力不從心。

「是別人該配合我?還是我得配合別人?」如果這句話是你在職場上的口頭禪,那麼請你也看看下面這一則故事。曾被譽為 全世界最偉大的礦治工程師赫蒙,耶魯大學畢業,又在德國福萊堡修完碩士學位回美國找第一份工作,遇到一位沒有學歷又不相信文憑的大礦主赫斯特。

大礦主對赫蒙說:「我不想錄用你,是因為你是碩士,腦袋裡只裝滿一大堆沒用的理論。我可不需要文縐縐的工程師。」 赫蒙貼近大礦主,說:「倘若你答應不告訴我父親的話,有個秘密我想告訴你。」 大礦主點頭,赫蒙一本正經的說:「其實我在德國什麼也沒學到 ,只是在那裡鬼混了三年。」大礦主笑嘻嘻的說:「好!很好 !你明天就來上吧!」

瞧!人緣就是在這種「萬事互相效應」中產生的。中年朋友「送貴重禮物換交情?」這是短期存款,甚至可能只是即期存款 ;想擁有新員工、老同事的永遠人緣,還是請確實把握以下的 「五不」原則吧:

1.依老不賣老。
2.彈性不固執。
3.幽默不傷人。
4.關心不冷漠。
5.真誠不矯情。

有位心理學家還列出一張人際關係自省表:

1.此人不在,萬事皆休。
2.此人在比較好。
3.此人在與不在都無關緊要。
4.此人不在比較好。
5.此人消失更好。

你的人緣處於第幾位呢?試問:「剪刀、石頭、布」,你說孰弱孰強?換個角度看,其實誰配合誰都無所謂,處事圓融最重要, 因為─「人緣」將是你的養老基金!

每個看過「心靈捕手」這部電影的人,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觀感,有的人欣賞的是心理學方面的探討、有的人認同的是它對於人生價值觀的辯證、有的人則趁機窺探了年輕人的迷惘與叛逆。

然而,最教我動容的,反而是片中著墨不多的小部分─友情。男主角最好的朋友知道他有異於常人的天賦和智商,卻整天跟他們一起喝酒鬼混、賣體力打零工,這位朋友不願見他埋沒了自己的天分,於是就對他說:「每天我開車去接你的時候,我都只高興十分鐘。其實我最希望看到的,是有一天我去找你時你已不在這裡,而是到另一個地方,去發揮你的才能、尋找你的夢。我當然希望我們能一直在一起,可是如果二十年後,你還是跟我們一樣只能待在這裡,那我也許會有些恨你!」

電影的最後一幕,男主角果真不告而別,到大都市尋夢去了,他的朋友發現他離開時,那種摻雜了詫異、高興、卻又難掩失落與惆悵的表情;他固然為自己的好友能勇敢追逐理想而感到欣喜,但內心卻未嘗沒有一絲眷戀與不捨,然而他依舊在心裡默默地為他祝福,開著車默默地離去。

有時候,在我們的生命裡,會面臨許多的轉折與低潮,如果沒有朋友在旁鼓勵、扶持,也許就掙脫不開、跨不過去。可是圍繞在身邊的人,又有多少是真正關心、了解你,真心無私地分擔你的榮耀與艱辛?你又能遇到幾個人值得你為他付出這樣的情誼?

玩樂的朋友易尋,心靈相交的知己卻難覓;偏偏人又有一種很矛盾的性格,往往會不經意地傷害最關心自己的人, 實在是我們慣於把這種難得來的緣分,看得太過等閒了!

一生中若能尋到一、兩個真正的知己,恐怕就稱得上幸運了。

早上是天使,中午是上帝,晚上是魔鬼

朋友家聊天。 『我太太早上是天使,中午是上帝,晚上是魔鬼。』
男主人對我說。 看我不懂,笑起來,放小聲: 『她早上要醒還沒醒的時候最有情調了。
這時候,我摟她,她會哼哼咿咿地,讓我摟、讓我親,
好像剛結婚的時候那麼有情調,所以是天使。』

換個表情『可是起床之後就不一樣了,她是女強人,一想到她的辦公室,眼睛就亮起來,
我每次白天打電話給她,她都忙得要死,好像什麼事都等她決定,她不動,公司就會垮似的 。

你說,這是不是上帝?』嘆了口氣『可是等她下班,就全變了,情緒一下子由山頭掉到谷底,
身體累,脾氣就壞,看誰都不順眼,別說摟了,連摸她一下都嫌我煩,
那眼睛裡冒著凶光,十足像個魔鬼。』

這話居然被裡面的女主人聽到。砰砰砰,衝出來: 『好哇!偷偷講我壞話,你怎不說你自己呢?
你早上神氣得要死,好像一切都沒問題,
等中午打電話給你,就怨這個、罵那個,好像全世界都欠你的。
下班之後,好!人又不見了,打牌、喝酒、唱卡拉OK,作樂作到深更半夜。
你呀!早上是上帝,中午是魔鬼,晚上是天使。』
沒好氣地呸了一聲:『可是那天使是作給別人看的,還不如我呢!』
兩個人正頂嘴,兒子放學回來了。

『又一個魔鬼、天使、上帝回來了。』男主人說。
『孩子又怎麼了?』我問。
『他啊!早上有起床氣,先叫不起來,起來之後又拉著一張臭臉,活像魔鬼。
但是一出門,到學校就不一樣了,跟同學有說有笑,又打又鬧,活像個天使。
至於晚上,大概因為功課重,我們又都寵他,真是在家稱王了,我看電視聲音大一點,
他就狠狠把門摔上。處處得一家人捧著,不是上帝是什麼?』

這時候,在旁邊坐著一直沒吭氣的老太太笑了:『你們都甭怨了,要怨應該由我來怨。』
朝裡屋瞧瞧,確定老先生不在,小聲說:『那個老傢伙啊,年輕的時候,甜得要死,帶著我看電影、
旅行、吃館子,現在想想,真是個使。』
搖搖頭:『可是後來發了,事業愈順,愈沒情調,一天到晚忙,在家好像作客似的,
他是大老闆,誰都得聽他使喚,他十足是主子,是個上帝。』

『那又怎麼變成魔鬼呢?』我問。 『等下你見到他就知道了,老了,變成個老怪物,
退休了,管不了別人,就管我,成天找我麻煩,不是魔鬼是什麼?』
上帝、天使、魔鬼,這是三個相差多遠的角色!

誰能想到我們在一天當中,甚至一生之中,竟然隨時可能扮演其中的一樣。
有情的時候是天使;有信心的時候是上帝;有怨恨的時候是魔鬼。

精神抖擻的時候是上帝;精神輕鬆的時候是天使;精神委靡的時候是魔鬼。
少年飛揚時是天使;中午跋扈時是上帝;晚年頑固時是魔鬼。

於是我想,我們是不是應該隨時檢討一下: 我是在扮演什麼角色?
我白天太專橫了,現在是不是該溫柔一點?
我白天太忙碌了,忙得沒情趣,現在是不是該輕鬆一下,露出一點笑容。

我也想:大概每個人與生俱來,就是天使、上帝與魔鬼的混合,
在『神』裡有『魔』性,在『魔鬼』中又見『天使』。
於是當我們看到某人魔鬼的表現時,總能偷偷想:不知道他扮演上帝和天使時會是怎樣的面貌?

如此說來,這三種角色的變換,不也就如同天氣嗎? 幾番風雨幾番晴,幾番和煦幾番涼。
幾番歡樂幾番悲,幾番優裕幾番傷…… 且不論冥冥中是不是真有上帝、魔鬼與天使,
你我不是都穿梭在這三者之間嗎?